图片
图片
图片
“傲睨自若”读作[àonìzìruò],“傲”指傲慢,“睨”这个字不常用,意思就是斜着眼看,有点不屑一顾的意思,跟咱们平时说的“瞟一眼”有点像,“瞟一眼”更瞧不起人的意思。“自若”呢,就是自己该怎么着还怎么着,跟没事人似的。
图片
合起来,“傲睨自若”就是说一个人高傲自大,斜着眼看人,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,目中无人。
这成语最早出现在宋朝王谠所著的《唐语林·豪爽》当中记载了唐朝一位名为郑太穆的官员给上司写信,语气极为傲慢无礼的事迹。原文如是道:“郑太穆郎中为金州刺史,一日忽致书于襄阳于司空頔,其言恳切,而傲睨自若,似无郡僚之礼。”郑太穆虽然写信的语气诚恳,但态度却高傲自大,好像没把上司放在眼里,没有下级对上级的尊重。
图片
历史上很多人物身上都呈现出这种“傲睨自若”的特点。像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,他们不把礼法放在眼里,尽情地去追求个性的解放,在当时那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,这也能当作一种“傲睨自若”的体现。在那个年代,这些文人,对传统规矩抱有一种轻蔑的态度,他们一门心思地去探寻自我表达的途径。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,这样的行为,毫无疑问是一种特立独行生活态度的展现。
再比如明朝的方孝孺,面对朱棣的威逼利诱,宁死不屈,也展现了一种“傲睨自若”的气概。当然这是一种褒义的理解,方孝孺的“傲睨自若”是对权势的蔑视,是对气节的坚守。
接下来我们借助“傲睨自若”造几个句子,看看在不同的情形里,它究竟有着哪些不一样的含义。
1他站在领奖台上,傲睨自若,仿佛这荣誉早已是囊中之物。
2面对众人的质疑,她傲睨自若,丝毫没有慌乱。
3尽管身处逆境,他依然傲睨自若,不向命运低头。
4他在辩论场上傲睨自若,侃侃而谈,对手完全被他压制住了。
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,“傲睨自若”既可以形容贬义的傲慢自大,也可以形容褒义的自信坚定,关键要看语境和人物的具体行为。
每个人心中,或许都藏着一份“傲睨自若”。在面对挑战的时候,这份“傲睨自若”,也许能给予我们勇气和力量。但不要让它变成那种目中无人、狂妄自大的态度。真正的“傲睨自若”,应当源于内心的自信与从容而非表面的故作姿态。
“傲睨自若”这一成语于不同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对其的解读会有所差异,在等级极为森严的古代社会里,“傲睨自若”或许更常被视作一种超越本分的举动以及缺乏礼数的姿态;而在现代社会呢,我们更为看重个体的独立与自由,“傲睨自若”则有可能被解读为一种既自信又独立精神的展现。
所以看待“傲睨自若”,不能一概而论,而要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,以及人物行为进行分析。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智慧,与此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,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文化遗产。
图片
参考文献:
《中华成语故事》
《成语大词典》
《辞海》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